天津肿瘤

对抗大肠癌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2022-04-19 03:25:32 来源: 天津肿瘤 咨询医生

对抗大肠癌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早期发现大肠癌依赖于合理的筛查,而不是等出现症状后再进行检查。可将人群分成三类,不同的人群接受不同的筛查方案,肠镜是大肠癌筛查中最有价值的手段。 大肠癌的概况 大肠癌是起源于大肠上皮组织的恶性 ,根据解剖位置,大肠癌可以分为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 之一。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报告,2006年上海市大肠癌的粗发病率为45.31/10万,已经成为本市第二位常见恶性 。一般认为,以下人群属于大肠癌的高发人群:(1)大肠癌高发区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者(便血、腹泻、便秘、大便变细及腹痛);(2)有大肠癌病史者(复发);(3)有大肠癌癌前病变者;(4)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5)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的直系亲属;(6)有盆腔放疗史者。 大肠癌的预防 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包括:腺瘤、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直肠炎、克隆氏病、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的风险为一般人群的20倍,发生大肠癌的年龄也比一般人群提前约20年,其大肠癌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40~45岁。文献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年、20年和40年内发生大肠癌的比例分别为3%、20%和43%。克隆氏病患者发生大肠癌的机会也高于一般人群,为后者的4~20倍。有报道显示克隆氏病患者22年后癌变率为9%。克隆氏病患者发生大肠癌的年龄为45~55岁,较溃疡性结肠炎晚,但仍比一般人群提前10~15年。 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它的预防策略包括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包括:(1)改变生活方式:改变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戒烟和增加体力活动等;(2)治疗腺瘤等癌的前期病变;(3)化学预防。二级预防主要是大肠癌的筛查,以及警惕大肠癌的早期“危险信号”。三级预防则是指合理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提出了十四条防癌生活方式建议: 1、合理安排饮食:在每天的饮食中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应占2/3以上。 2、控制体重。成年后体重增幅不应超过5千克。 3、坚持体育锻炼。如果工作时很少活动,应该每天有约1小时的快走类似的运动量。至少还要进行每周1小时出汗的剧烈运动。 4、多吃蔬菜、水果。每天应吃400~800克果蔬。每天要吃5种以上果蔬,且常年坚持,才有持续防癌的作用。 5、每天吃600~800克各种谷物、豆类、植物类根茎,加工越少的食物越好。少 制糖。 6、不提倡饮酒。即使要饮,男性一天也不应超过两杯,女性一天不应超过一杯。 7、每天吃红肉(即牛、羊、猪肉)不应超过90克。比较好是吃鱼和家禽以替代红肉。 8、少吃高脂食物,特别是动物性脂肪。选择恰当的植物油并节制用量。 9、少吃盐。少吃腌制食物,盐的每日消耗量应少于6克。 10、不要食用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过长、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11、用冷藏或其它适宜的方法保存易腐烂的食物。 12、食品中的添加剂、污染物及残留物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限量是安全的,但使用不当可能影响健康。 13、不吃烧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烧烤的鱼和肉或腌肉,熏肉偶尔食用。 14、对于饮食基本遵循以上建议的人来说,一般不必食用营养补充剂,营养补充剂对减少癌症的危险可能没什么帮助。 大肠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出现便血、大便形状改变、大便习惯改变、腹痛和腹部不适、腹部肿块、急慢性肠梗阻症状(腹胀、腹痛、 停止排气、排便等)、慢性消耗性表现(消瘦、乏力、贫血等)以及 浸润、转移引起的症状。便血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早期发现大肠癌依赖于合理的筛查,而不是等出现症状后再进行检查。可将人群分成三类,不同的人群接受不同的筛查方案,肠镜是大肠癌筛查中最有价值的手段。 (1)一般人群:指不是大肠癌发病高危的人群,这类人群我们推荐45岁以后可以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5~10年进行一次检查。 (2)高危人群:指前面所述及的大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不包括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我们推荐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3~5年接受一次检查。 (3)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我们建议尽早前往大的 中心就诊,通过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对家族史进行仔细的收集和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基因检测,来判断该人群是否具有遗传倾向。如果有遗传倾向,则由临床医生按照特定的遗传性 的随访方案密切随访。如果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则按照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案进行随访。 大肠癌的诊断 大肠癌的诊断手段包括直肠指诊、大便隐血试验、纤维结肠镜、钡灌肠、CT、MRI、超声和PET/CT检查等。纤维结肠镜是确诊大肠癌的最重要的诊断手段。在行结肠镜检查之前,通常先要检查肝功能、乙肝二对半,然后预约检查时间,在约定检查日期前一天进半流质,并服用泻药进行肠道准备。清洁的肠道对于肠镜检查十分重要,病人应按照医嘱,口服泻药后尽量饮水,至 排出不含粪渣的液体为止,饮水的目的一方面是补充大量腹泻造成的液体损失,另一方面是增加液体容量,增大肠道清洁的效果。目前最常用的泻药有两种:一种是甘露醇,服用时需用液体稀释一半,国外有报道电切息肉造成肠管爆炸者,因此不建议用于需行大肠息肉电切除术的病人。另一种是聚乙二醇(舒泰清),成品为一种粉剂,温水冲服,尤其适用于需行息肉电切除术者。检查的具体过程如下:病人取左侧卧位,先做直肠指诊,将涂有润滑剂的镜端插入肛内,通过各段肠管,观察有无大肠病变,抵达回盲部,最后进入回肠末端。之后退镜,若发现有新生物予取活检。肠镜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有一定的不适和痛苦,使很多人畏惧这种检查,致使 不能早期获得诊断,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现在已经有无痛肠镜检查,可以使病人免受肠镜检查之苦。无痛肠镜是在检查前经静脉注射一种快速、短效、安全的 诱导催眠剂,患者很快入睡,在睡眠中完成全部检查,苏醒后没有任何的不适和痛苦感觉,深受病人欢迎。 大肠癌的治疗 在一些大城市,大肠癌的总体5年生存率达到60%~70%。复旦大学附属 医院总结了1999~2004年外科收治的844例直肠癌接受前切除术的患者生存情况,总体5年生存率高达7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早期大肠癌(Ⅰ期)的治愈率超过90%,遗憾的是中国仅有不到10%的大肠癌患者能够早期发现。 大肠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其中,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也是目前唯一能够治愈大肠癌的治疗手段。早中期的大肠癌均需要手术治疗,部分晚期的大肠癌也需要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可达到70%~80%。 对于距离 很近的直肠癌病人可能需要切除 ,行人工造口,能否行保肛手术,并不单纯根据 距离 的远近,而需要外科医生综合多种因素决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直肠癌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的应用,直肠癌保肛手术得到巨大的发展。随着吻合器械的发展以及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应用,使一些原本无法保留 的病人获得了保留 的机会。但在一部分病人从保肛手术获得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部分病人术后很快复发,以致死亡。因此,我们要客观对待保肛问题。生命是最为重要的,没有了生命, 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保留了 的外观而失去了 的正常功能,这样的 留着反而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因此, 的根治性切除是第一位的,不能一味讲究生存质量而盲目保肛,从而导致 复发甚至死亡。另外,即便 改道,也不必有太多的思想顾虑而拒绝手术, 改道后的病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通过科学的训练,病人的人工 也可以重新获得一定程度的排便感知和控制功能的。 并非所有的大肠癌病人都必须接受化疗,对于I期的大肠癌,手术切除即已足够。临床医生会综合考虑病人的病情程度,决定是否进行辅助的化学治疗,一般而言,对于侵犯到肠壁外和(或)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病人在手术后需接受辅助化疗。一般在术后2~8周内,体力恢复之后,尽早开始化疗。化疗一般须持续半年左右。对于晚期的大肠癌病人,也需要进行化疗,以期延缓疾病的进展,延长生存时间。化疗药物包括口服用药和静脉用药。常常采用多药联合的化疗方案。化疗的给药方式是周期性的,在接受化疗一段时间后会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下一周期的化疗。在每个周期化疗之前需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在检查合格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化疗。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有一些损伤,产生一些副作用,病人应向临床医生详细咨询采用的化疗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向临床医生汇报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进行必要的处理,一般的不良反应在治疗结束后会减轻或逐渐消失。现有化疗药物中绝大多数在抑制或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内正常细胞也有毒害作用,尤其是骨髓造血细胞与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病人最常表现的是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腹泻。因此化疗期间应每周至少查一次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当白细胞减少时,应避免去人多的场所,以免增加细菌或病毒交叉感染机会;血小板数下降的危险是引起出血,应避免撞伤,且宜进软食,皮肤有出血点时应及时告诉医生;化疗期间,饮食应以卫生、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现有较好的止吐药物,一般对症处理后可大大减轻胃肠道反应,且患者间个体差异较大,恶心呕吐的程度不一,因此不要将化疗与呕吐等同,避免自我暗示。此外,尚应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每餐后漱口,以免出现口腔溃疡;化疗中出现腹泻,尤其是每天超过5次时应及时告诉医生处理;有些化疗药可致脱发,病人或家属应有心理准备,可预备好假发,一般停用化疗后2~3个月即可长出新发,不致造成长期影响。 放射治疗分为术前、术中和术后放疗,其中术中放疗应用较少,术后放疗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直肠癌的术前放疗成为新的趋势。术前放疗可使肿块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直肠癌的保肛率,减少局部复发。术后放疗用于 侵犯肠壁全层,伴有淋巴结转移,或病灶有残留的患者。部分骨转移患者放疗可减轻疼痛。复发或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可行姑息放疗,以减轻病人痛苦。肛管癌的病人首选的治疗手段是放射治疗+化疗的联合治疗,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可以免遭切除 的手术之苦。 大肠癌的术后康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康复锻炼:术后如无禁忌症,病人应在3~7天后离床活动,即早期离床活动,可由家属搀扶在病房里走动,促进身体各部机能的恢复;如果手术创伤较重,术后体力较差,不能下床时,可在床上做肢体运动和翻身动作;如果身体恢复良好,可逐步加大运动量,变换锻炼内容,从散步、气功、太极拳到做操乃至慢跑。(2)融入社会,适当工作:已治愈康复者,经医生许可,可适当恢复工作。已退休者,可参加癌症康复的群众组织,为自己,也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事实证明,众多融入社会的患者,在工作中可调节心情,增强继续抗癌的信心。(3)心理康复:注意调理身心,平衡心态。要让癌症病人懂得,这对于癌症术后康复非常重要。一些预后好、生存期长的癌症病人,他们的精神状态一般都比其他人好。因为他们大多性格开朗,待人随和,平时注意饮食起居和体能锻炼。这部分病人在治疗中病情一般都较稳定,治疗较为顺利。反之,病人虽然病情较轻,但患病后疑虑重重,不信任医师,治疗上不配合,情绪低落,反而导致病情恶化。因此,良好的心理调适对癌症术后患者,意义尤为深远。提倡家庭和睦,配合治疗。和睦的家庭是患者强大的精神支柱,而科学的治疗方法是根治癌症的关键。患者应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信任自己的主治医师,遵从主治医师的康复方案。大肠癌病人术后开始恢复饮食时应以流质为主,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正常饮食。原则上不必忌口,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鼓励病人多吃富于营养的食物,如肉、鱼、蛋、豆类、谷类等,尤其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对抗癌有一定的作用。中晚期癌症,应选择富有营养、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进食困难,则尽量吃营养价值高的流汁或半流汁饮食。病人应禁烟酒,减少酸、辣等刺激性的食物的食用。 大肠癌的预后 大肠癌根治性治疗后约40%的患者出现术后复发或转移。如能早期发现,即使发生 复发转移,部分患者仍有再次手术切除并得到治愈的机会。因此大肠癌病人在治疗结束后不要盲目乐观,放松警惕,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术后头两年应每3~6个月复查一次,两年后半年复查一次,五年后每年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体检、血常规、 抗原(CEA、CA19.9、CA242等)、胸片、腹盆部B超、CT、肠镜等。对于有高度复发风险的患者应每年行胸部、腹部、盆腔CT检查,连续三年。术前因完全性或不全性肠梗阻未能行全结肠检查者术后3~6个月应予肠镜行全结肠检查。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