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肺癌40余年廖美琳教授送给肺癌患者的三句话
2022-04-19 14:45:23 来源: 天津肿瘤 咨询医生
研究肺癌40余年,廖美琳教授送给肺癌患者的三句话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 ,每年新发病的肺癌患者超过73万人,5年生存率仅为16.1%。
在我国,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 ,每年新发病的肺癌患者超过73万人,5年生存率仅为16.1%。不仅如此,不少肺癌患者对自身病情的错误认识更加令人堪忧。
廖美琳教授介绍:“现在治疗手段进步了,肺癌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了新的政策,帮患者解决支付的问题,伴随新药的研发和政策的支持,肺癌的治疗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很好的时代,带癌生存超过五年、十年的病人会越来越多。”
不要乱、不要怕、不要太把自己当病人。这是廖美琳教授给我们的忠告。
上世纪70年代,治疗 的方法很有限,廖美琳有时只能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来鼓励患者。“那时候我的心情常常很低落,因为有的病人在我这里看了没多久,就再也不出现了。”
如今,83岁的廖美琳依然坚持为病人看病,她说:“现在我们治疗肺癌再也不是一筹莫展了,多了许多有用的武器。”
接下来总结廖美琳教授她研究肺癌40余年,送给肺癌患者的三句话:
一、不要乱
“家里一旦有人得了肺癌,家属往往比患者本人还紧张,到处打听关于治疗的信息,而现在网络上的信息又是五花八门,误区很多”。廖美琳坦言,四处打听到的杂乱信息往往会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
比如有的病人根本不适合吃靶向药,但听说某位朋友吃了这种药有用,就一定要求医生开。其实,靶向药物只适合于体内存在相关基因阳性的患者,一定要先做基因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那吃了才会起效,否则非但没有好处,还会有害。
也有患者恰恰相反,一听说要用靶向药,就担心这是晚期患者吃的药,一旦耐药了就无药可医。其实,耐药并不可怕,医生有很多处理方法,而且靶向药物也在不断更新,耐药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二、不要怕
“现在治疗肺癌的武器有很多,手术、化疗、靶向治疗,还有免疫治疗等。只要合理使用这些武器,规范化治疗,癌症也是一种慢性病”。廖美琳说,即使到了晚期也不要绝望,过去大家都认为肺癌患者大多存活时间不长,但现在抗癌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患者并不鲜见。
“我建议大家,就像看待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看待 。从战术上要重视,心理上要藐视,千万不要害怕,害怕就是对 投降。”廖美琳认为,对医生来说,也要学会让病人宽心,只有这样,医患之间才能互相配合,共同战胜疾病。
三、不要太把自己当病人
很多 病人得病后,就觉得自己被全社会抛弃了,自己是别人眼中的异类。这种心态对康复很不利。
有的家庭对病人尤其是康复期的病人会过分关注,这看似是在照顾病人,其实会让病人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还有的病人盲目进补,天天吃各种杂乱的补品,这都是过分紧张的表现。
TAG:
下一页:胃癌晚期吐血可能与护理不当有关
相关阅读
- 2022-05-05天津乳腺癌发病呈现“双高峰”特点
- 2022-04-19肺癌骨痛患者的护理
- 2022-04-19肺癌骨痛患者护理
- 2022-04-19肺癌验血能检查出来吗
- 2022-04-19肺癌验血哪些指标会变得比较高
- 2022-04-19肺癌驱动基因及其靶向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