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肿瘤

肺癌患者为何要做基因检测什么原因

2022-04-19 16:40:34 来源: 天津肿瘤 咨询医生

肺癌患者为何要做基因检测 什么原因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在亚洲裔的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中,约有一半的人存在EGFR基因突变。它常见的类型有:19外显子的缺失、18及21外显子的单核苷酸的替换突变、20外显子的复制突变。 到目前为止,已知有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已经达到肺癌总数的62%。这意味着肺癌基因检测将造福更多的肺癌患者,将有62%的肺癌患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找到靶向药物,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那么,肺癌患者做基因检测仅仅是为了靶向药物的选择吗? 肺癌患者为何要做基因检测? 国内不少患者“盲试”靶向药物,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基因突变和靶向药物必须匹配,患者才能获益,否则不仅无效,还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最后结果还不如化疗。因此患者需要做基因检测选择合适的靶向药。 肺癌基因检测对化疗药物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影响,化疗前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判断药物敏感性及毒副作用大小,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依据。 肺癌基因检测与靶向药物的选择 在身体和医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所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应进行EGFR,ALK等的检测,以明辨突变状态,进而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EGFR基因与靶向药物的选择 在亚洲裔的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中,约有一半的人存在EGFR基因突变。它常见的类型有:19外显子的缺失、18及21外显子的单核苷酸的替换突变、20外显子的复制突变。 上述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不同程度地从以吉非替尼(易瑞沙、伊瑞可)、特罗凯、凯美纳为代表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的治疗中获益。 20外显子的T790m突变与获得性耐药相关,可应用第三代靶向药物AZD9291(泰瑞沙)进行治疗。 ALK基因与靶向药物的选择 ALK突变发生率,为3%-7%,我国约为10%。 常见于EGFR阴性的患者中晚期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指南推荐可应用克唑替尼作为一线方案。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克唑替尼不仅具有针对ALK基因的药理作用,同时还对ROS1基因重排,以及c-MET基因也有活性。 在肺癌中,ALK阳性患者多为年轻不吸烟女性患者,大多数对化疗药物无响应,治疗选择有限,预后非常差。二代针对ALK靶点的药物艾乐替尼上市,将为以年轻不吸烟女性为代表的ALK阳性患者群体提供更好的用药选择。 可以说,EGFR和ALK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替代了传统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优势地位。 目前根据最权威的NCCN指南,非小细胞肺癌基因检测比较好是检测8个基因:EGFR,KRAS,HER2,ALK,ROS1,MET,HER2,RET。 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一次性检出所有基因。另外,最重要的是选择比较权威的检测机构,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肺癌基因检测与化疗药物选择 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常用一线化疗药物包括培美曲塞、紫杉醇(包括紫杉醇脂质体及白蛋白纳米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瑞滨、吉西他滨联合铂类(顺铂、卡铂、 、洛铂)。 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药物包括依托泊苷、伊立替康联合铂类。化疗前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判断药物敏感性及毒副作用大小,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依据。 以下是如何根据基因检测选择化疗药物。 1.培美曲塞,检测TS’5UTR、TS’3UTR、TYMS,2R/2R和2R/3R型敏感性高于3R/3R型,-6/-6bp和-6/+6bp基因型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6/+6bp基因型,TYMS低表达患者化疗 较好。 2.卡铂、顺铂、奥沙利铂,检测ERCC1和BRCA1,两者都是低表达型者 好。 3.吉西他滨,检测RRM1,低表达型者 好。 4.长春花碱、紫杉醇、多西紫杉醇、长春瑞滨,检测TUBB3、STMN1,两者都是低表达型者 好。 5.依托泊苷,检测TOP2A,高表达型患者化疗 较好,低表达有较强的耐药性。 6.伊立替康,检测基因位点221G>A、TA6>7(UGT1A1基因多态性),AA型比GA型、GG型副作用增强,TA7型比TA6型副作用强。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来越多的靶点会被发现,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问世,给患者带来福音。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