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肿瘤

治疗晚期肝癌联合用药或将成未来方向

2022-04-19 12:44:25 来源: 天津肿瘤 咨询医生

治疗晚期肝癌 联合用药或将成未来方向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靶向治疗迟迟难以取得突破,研究者转而往其他方向寻找出路。孟志强教授介绍:“免疫治疗的进展让肝癌及其他 的治疗迎来了新的时代。与既往药物直接杀灭 细胞的思路不同,免疫治疗通过恢复T细胞活力增强免疫系统杀伤 的能力。” 晚期肝癌药物研究屡屡受挫,未来之路究竟指向何方? 肝细胞癌(HCC)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 及第三位的 致死病因,每年发病46.6万人,死亡42.2万人,发病数和死亡数均位居全球第一。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晚期肝癌都与“绝症”一词划上了等号。孟志强教授坦言:“由于我国肝癌患者大多为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癌,预后较差,且我国肝炎的防控与筛查仍有不够完备的地方,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为晚期,治 果不理想。而且目前晚期肝癌治疗的 有限。过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艰苦探索,但进展缓慢,效果并不理想。直到2007年靶向药物索拉非尼上市,才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治疗手段,但其总体的治疗有效率仍然较低。从2007年往后十余年里,针对晚期肝癌的药物也没有在 上取得较大的突破。” 靶向治疗迟迟难以取得突破,研究者转而往其他方向寻找出路。孟志强教授介绍:“免疫治疗的进展让肝癌及其他 的治疗迎来了新的时代。与既往药物直接杀灭 细胞的思路不同,免疫治疗通过恢复T细胞活力增强免疫系统杀伤 的能力。” 我国创新免疫药物上市,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肝癌治疗的未来之路,究竟指向何方?在免疫治疗领域,还有哪些新药在肝癌相关研究中取得了进展? 2019年5月,我国创新型PD-1单抗药物卡瑞利珠单抗正式获批上市。孟志强教授对卡瑞利珠单抗的上市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认为:“卡瑞利珠单抗的上市,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药物在 免疫治疗中取得的又一次进步,为临床科室医生的‘武器库’中再添一项抗癌利器,并有望在未来为中国广大肝癌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在去年的欧洲临床 学会(ESMO)年会上,卡瑞利珠单抗二线单药治疗HCC的临床Ⅱ期研究公布结果。孟志强教授自豪地表示:“过去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ORR往往低于10%,而卡瑞利珠单抗的单药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药物的 突破了10%达到了13.8%,无疑是一大进步。” 卡瑞利珠单抗二线单药治疗HCC的临床Ⅱ期研究纳入了接受过索拉非尼和(或)奥沙利铂为主的系统化疗治疗失败或不可耐受的220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卡瑞利珠单抗3mg/kgq2w或q3w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ORR及6个月时的OS率,次要终点包括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疾病进展时间(TTP)、无进展生存期(PFS)、OS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表明,对既往索拉非尼或以奥沙利铂为主的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晚期肝癌患者,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进行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的有效性较高。即使在受试者基线状态更差的情况下,卡瑞利珠单抗也显示出了与其他二线治疗药物可比的 (ORR为13.8%)及6个月的生存获益(OS率为74.7%)。 该研究是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PD-1/PD-L1抑制剂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HCC患者样本量最大的Ⅱ期临床研究,也是针对乙肝病毒相关肝癌患者规模最大的临床研究。 据悉,近日恒瑞公司已向国家临床药监局提交了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的肝细胞癌Ⅱ期临床试验报告,申请扩增肝细胞癌适应证,已获审评中心受理并纳入拟优先审评品种公示名单。 但孟志强教授也指出,13.8%的数字还只是起点。目前有研究显示,相比于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治疗晚期肝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可能进一步提升治疗成功率。 联合用药 高达50%,或将成未来治疗方向 孟志强教授介绍道:“基于目前已获得的研究结果,阿帕替尼/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用药不仅在 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而且在安全性方面亦有出色的表现。综合研究数据与临床实践经验看来,联合用药将是未来晚期肝癌治疗的发展方向。” 动物实验表明,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PD-1/PD-L1抑制剂,能诱导 内异常血管正常化,逆转免疫抑制微环境,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NCT02942329研究是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用于肝癌、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阿帕替尼250mg/天联合卡瑞利珠单抗200mg,每2周1次的治疗方案,在晚期HCC患者中的ORR达50%。 基于该项Ⅰ期临床研究结果,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的Ⅱ期研究和Ⅲ期研究相继开展。Ⅱ期研究已完成190例的患者入组,其中120例是二线治疗,70例是一线治疗。目前入组患者多数还处于临床治疗阶段。Ⅲ期研究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比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随机、对照、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已在中国、美国、欧洲同步启动。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