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该不该全切
2022-04-19 13:53:41 来源: 天津肿瘤 咨询医生
乳腺癌该不该全切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乳腺癌治疗观念和模式不断发生改变,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患者王女士的问题:
我是一位38岁的女性,最近,在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右侧 外上方有一杏核大小的肿块,没有疼痛不适,我在当地医院做了超声和钼靶检查,诊断为右乳单发实性肿物,BI-RADSIV级,腋下没有发现肿大淋巴结,穿刺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医生建议我切除 ,但我还是想保留 。请问,乳腺癌必须切除 吗?如果保留 ,有风险吗?
医生解答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 之一,给女性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目前外科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回顾乳腺癌外科手术发展史,大致分为原始局部切除、乳腺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5个阶段。其中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术式,尤其是保乳手术,既考虑到治 果,又兼顾到美观,是早期乳腺癌(临床I、II期)的最佳手术方式。
纵观乳腺癌外科手术发展史,有两次重大革命性变革。第一次变革是19世纪末期,美国外科学家和病理解剖学家WilliamStewartHalsted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和病理解剖学研究,对乳腺癌的扩散途径提出了新的理论。Halsted等人的理论认为:乳腺癌的扩散是遵循时间和解剖学规律进行的,先是 细胞的局部浸润,后沿淋巴道转移,最后出现血性播散。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乳腺癌只是一种局部病变,在此期间内如能将 及区域淋巴结完整切除,就能获得治愈。于是他在1882年创立了乳腺癌根治术,即整块切除包括 在内的全部乳腺、相当范围的乳腺皮肤和周围组织及胸大、小肌和腋窝淋巴结。
乳腺癌根治术的诞生,开创了乳腺癌外科手术史上的新纪元,使乳腺癌手术后局部复发率从80%降低到6%,长期生存率明显升高,被誉为乳腺癌的经典术式。1948年,Patey报道在Halsted根治手术时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保存较好的胸壁外形与功能,以便于行 重建术;1951年,Auchincloss则提出保留胸大、小肌,两者被称为改良根治术。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临床I、II期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术后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并无显著性差异,再加上改良根治术在功能恢复和美容整形等方面的明显优越性,使改良根治术几乎成为所有可切除乳腺癌病人的标准治疗术式。
第二次变革是发生在近三四十年,20世纪70年代,Fisher等人提出乳腺癌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癌细胞在早期就可以通过 本身血管引起全身播散性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区域淋巴结对 细胞扩散无障碍作用,血性转移是乳腺癌播散的重要途径,与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无相关性。
基于这种理论,保乳手术诞生了。所谓保乳手术是保留乳腺的手术,其中包括:像限切除、区段切除、局部切除加上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可不清扫腋窝淋巴结),术后辅以全乳放疗,根据病理情况再辅以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临床I、II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相比,术后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
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乳腺癌治疗观念和模式不断发生改变,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这种改变体现在:
1.以生物学特性为主导的治疗理念取代了以解剖学为主导的原则,即从局部疾病到全身疾病认识的转变。
2.从解剖概念指导下根治术到微创保乳治疗的转变。
3.从单一手术治疗模式向多学科综合治疗转变。
4.从传统非特异性、细胞 物向靶向药物治疗的转变。
由于保乳手术在保证治疗质量的前提下保留了相对完好的 外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保乳术成为有保乳愿望的早期乳癌患者的理想选择。但保乳术有以下绝对禁忌症:
1.病理学上持续 切缘阳性的。
2.术后不愿接受 放疗的。
3.既往曾对 或胸壁进行过放疗的。
4.需要在妊娠期间进行放疗的。
5.钼靶或核磁显示弥散分布恶性或可疑恶性微小钙化点的。
6.多中心病变的。而 较大、 较小,术后不能取得良好 外观、多灶病变需要至少2个不同切口切除的及有活动性结缔组织疾病(硬皮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为保乳术的相对禁忌。
TAG:
上一页:乳腺癌试验结果敲响警钟
下一页:乳腺癌该吃什么好饮食宜忌有哪些
相关阅读
- 2022-05-23ASCO2014:12个月曲子妥珠单抗辅助治疗早期乳腺癌获益
- 2022-05-02快速上腿南:中国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 2022-04-27快速上手指南:中国帕金森氏症的内分泌治疗
- 2022-04-25早期大小改变可预见转移性乳腺癌一线治果
- 2022-04-19钼靶筛查阴性年轻乳腺癌结局差
- 2022-04-19钼靶筛查改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