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肿瘤

帮你了解乳腺癌

2022-04-19 16:43:20 来源: 天津肿瘤 咨询医生

帮你了解乳腺癌!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 重视乳腺健康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完全治愈乳腺癌,中药调理不可少。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 之一。一名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一些患者往往出于对形体变化及死亡的担心而选择了不恰当的治疗措施。一些健康妇女也由于对该病的过度恐惧而承受不必要损伤性检查。了解乳腺癌的基本常识和基础知识,帮助患者和健康妇女减轻焦虑情绪及恐惧心理,更好的防病、治病,提高国民健康素质。 一、乳腺癌的发病规律及趋势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 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在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乳腺癌发病率占女性恶性 首位。2000年美国乳腺癌发病率约为129.9/105,日本为48.16/105,中国香港为43.71/105,中国大陆17.09/105,韩国为13.94,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约为美国的1/7,日本的1/3。我国虽属乳腺癌的低发区,但近年来的发病率增长趋势明显,目前国内约有47万患者。在一些城市已成为女性恶性 发病的首位,20年后,乳腺癌将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 。 乳腺癌在女性中多见,男性罕见,(**比例约为1:100),所以乳腺癌一般指的都是女性乳腺癌,其发病率有着不同地域、年龄分布。高发区如北欧、北美等国家,乳腺癌从20岁左右开始出现(发病率约为10/105),在绝经期即45~50岁之间保持快速上升势头(发病率超过100/105),大约年龄每增长10~20岁发病率上升一倍,绝经期后上升相对缓慢,75~85岁达到最高(1100/105)。在亚洲,乳腺癌的发病率在绝经期后会略有下降,一般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在45~55岁之间。乳腺癌多发生于在社会经济地位及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一般解释为生活习惯的差异。一般来说城市乳腺癌发病率要高于农村。而且有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病率与城市的人口数呈正相关,现在我国沿海城市大多是乳腺癌的高发区,其中京、津、沪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上海最高,在这些城市乳腺癌早已成为妇女的恶性 发病首位(北京1993~1997统计高峰年龄段发病率为80/105),而西北、西南地区大多发病率低,西藏、青海的发病率最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国内乳腺癌的发病率将进一步升高。 二、乳腺癌的病因 乳腺癌家族史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家族中母亲或姐姐患有乳腺癌的妇女其发生乳腺癌的机率是正常人群的3~4倍,若母亲或姐姐在绝经前患双侧乳腺癌,该妇女发生乳腺癌的机率是正常人群的9倍。 妇女的乳腺在青春期受卵巢激素的作用发育成熟,而乳腺细胞受每月体内激素水平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升高而发生生理性的增生改变。这种细胞增殖分裂的形式于妇女绝经时终止。乳腺癌的发生与上述的多种生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初潮年龄小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机率大。初潮年龄小的育龄期妇女其体内的激素水平较高,而月经周期较短,因此暴露于内源性激素环境中的程度较大,这可能是造成这部分妇女易患乳腺癌的主要原因。停经晚亦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无论是初潮早还是绝经晚,实际上是妇女的月经史延长了,有报道40年以上月经史者比30年以下月经史者发生乳腺癌的机率增加1倍。20~39岁期间月经周期短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大。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未育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生育过的妇女大,而妇女第一胎正常妊娠年龄越小她一生患乳腺癌的机率也越小。高产次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机率小,并且两次足月妊娠间隔时间越短,一生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越小。长时间母乳喂养也能减少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乳腺癌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密切相关,妇女停经后因种种原因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会增加患乳腺癌尤其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 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体重的增加与乳腺癌有关,尤其在绝经后。增加10公斤体重乳腺癌的危险性将增加80%。每天饮酒3次以上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度增加50%~70%。另有报道每天饮酒2次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上升。其他环境因素如:电离辐射、三环类镇痛药、化疗药物及多种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利血平、酚噻唑、甲基多巴等)均增加乳腺癌发病危险。值得注意的是,经大量研究证实口服避孕药几乎不增加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甚至包括那些服用时间长达10年以上者。II型糖尿病会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适度的体育锻炼、大量纤维素、维生素食品的摄入可减少乳腺癌的发生。子痫、先兆子痫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低于正常人群。 三、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 乳腺肿块是乳腺癌的首发症状,典型的乳腺癌肿块多是单发的无痛性肿块,生长较快,偶见两个以上或分叶状,因此发现并不困难。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是通过自我检查发现病灶的,尚有一小部分患者在体检中发现肿物。对于成年妇女来说,掌握正确的自检方法至关重要:垂直站立或平卧于床上,使胸大肌处于松弛状态为益,将左手平坦放在右侧乳腺上(反之亦然)由外向内、由上向下轻轻按触,切勿用手指抓 腺,以防将捏起的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对于肥胖的乳腺自查时可采用不同 ,以防疏漏。多数年轻女性常有在来月经的前几天乳腺胀痛感,月经期后疼痛感即减轻或消失,用手触 腺往往还会发现多个较硬的“肿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肿块”并不是乳腺癌,而是处于发育中的致密腺体。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于月经期前迅速升高,刺激乳腺腺体生长,此期间会有乳腺的轻微胀痛感,月经期后,随着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回落乳腺的疼痛感也会逐渐减轻。另一些女性患者的确发现了自己乳腺上的肿块,但经检查结果最后证实为良性的乳腺腺瘤或腺病。为尽早明确诊断,怀疑有乳腺肿物的妇女需要去医院就诊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对于那些发现乳腺肿块的患者需要进行那些项检查呢?首先,请有经验的医生查体,仔细触诊乳腺,明确乳腺肿物位置、大小、形态、有无压痛、质地及活动与皮肤关系,同时检查患者腋下及颈部(尤指锁骨上区)有无肿大淋巴结。如果乳腺肿块较大(大于5cm)或肿物与皮肤粘连或腋下、锁骨上已有淋巴结肿大,提示病变分期较晚,预后差。医生会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建议患者进行如下检查: 1.乳腺钼靶X线摄片 乳腺X线摄影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也是目前能检出临床尚不能触及的微小 的手段之一。乳腺癌在X线片中的直接征象主要包括肿块结节影和微小钙化。恶性肿块影常不规则,边缘有毛刺,密度较周围腺体高。微小钙化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典型的恶性钙化成群或成簇分布,大小、形态、数目不一。微小钙化常常与肿物同时并存,在一簇微小钙化中(1cm范围内),数目越多,恶性可能性越大。值得注意的是,X射线毕竟对人体有害,并可能诱发乳腺癌,每年一次摄片的放射剂量对于40岁以上的妇女并不会造成影响,但由于年轻妇女的乳腺正处于对射线敏感的时期,而且此时乳腺组织比较致密不易检出病灶,故一般认为35岁以下的妇女不适宜行乳腺X线检查。 2.B超扫描 B超具有无损伤、无X线电离辐射、操作方便等特点;在显示腋窝淋巴结及分辨囊实性肿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致密乳腺患者应行B超检查。但B超不能显示钙化,其准确性受检查者的经验、责任心及耐心的限制。 3.细针肿物穿刺细胞学检查,方法 消毒后将细针刺入乳腺肿物内,抽取少量组织涂片,在显微镜下依据细胞形态判断病变性质。其结论可作为确诊依据。另外尚有乳腺CT、MRI等检查手段,虽能较清晰的显示病变范围,有助于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期,但因患者受线量大或费用昂贵等原因,极少作为常规检查。总之,目前以优质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辅以接触式B超扫描作为主要检查方法,结合临床查体及针吸细胞学检查,可对乳腺疾病作出较正确的诊断。 四、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 乳腺癌的治疗是手术、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治疗原则依 临床分期而定,一般来说, 负荷越小临床分期越早、预期生存时间越长(即预后好); 负荷越大临床分期越晚、预后越差。I期患者(指乳腺肿物小于2cm且不伴有腋淋巴结的转移)行根治性手术,亦可做保留 的保乳手术+术后根治性放疗。原发 直径≥1cm者均需作辅助化疗, 高分化者(指 生长较慢、恶性程度低)除外。激素受体阳性或绝经后患者术后口服三苯氧胺五年可减少复发转移、降低死亡率;II期患者(肿物≤5cm伴同侧腋淋巴结转移或肿物>5cm且无淋巴结转移者)需行根治性手术,术后4~6周内开始辅助化疗,其后再根据病情选做放疗。激素受体阳性或绝经后患者给予内分泌治疗(如三苯氧胺五年);III期患者(肿物较大>5cm或腋窝有融合的淋巴结者)先行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再行改良根治术或乳腺单纯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做辅助化疗和放疗,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给予内分泌治疗。IV期患者(指已出现远处转移者)应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为主,需要时行局部放疗或姑息性局部切除术。 乳腺癌是对化疗相对敏感的 ,经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的综合治疗,部分早期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接近2/3的I期患者可获得的20年无复发生存,其中 <1cm者术后20年无复发生存率可达88%,仅有20%~30%的患者最终死于乳腺癌。行标准方案术后辅助化疗的II期患者亦有1/3可获得20年无复发生存,5年总生存率接近90%。III期患者根治手术及术后辅助化、放疗可获得80%的5年总生存率,10年总生存率达58%。可以看出,即使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同一期别的患者仍存在 和预后上的差异。这说明,除 临床分期外尚有其他因素决定患者预后, 科医生们称之为“高危因素”。目前,临床上普遍认可的高危因素有:(1)组织学恶性程度高(细胞分化差、核分裂象多、腺管结构比例少);(2)血管癌栓(提示 有血行播散倾向);(3)淋巴管癌栓(提示 有淋巴播散倾向);(4)激素受体阴性(ER~、PR~)或C-erbB-2(+)(提示 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5)癌细胞DNA含量增高(提示 增值活跃);(6)S相细胞比例高(提示 增值活跃);(7) 体积大( 直径>5cm);(8)淋巴结转移多(≥4个);(9)炎性乳腺癌;(10)两次手术(先做原发 局部切除,另日做根治术者);(11)妊娠、哺乳期乳腺癌;(12)年轻妇女(一般指发病年龄<35岁)。可以理解,同一患者所具有的高危因素越多,其预后越差。临床医生根据患者高危因素的情况,在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疗程及化疗时机的确定、是否加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方面采取不同措施,实施个体化治疗。 近年来,尽管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逐步下降,但仍有约50%的乳腺癌患者最终复发和转移。最常见的复发和转移部位是皮肤、胸壁皮下组织和区域淋巴结,其次是骨骼,再次是肺和肝脏,而脑转移则相对少见。而一旦复发和转移,一般认为不可治愈。值得注意的是,晚期转移性乳腺癌虽然不可治愈,但并非不可治疗,很多患者(特别是ER阳性、无内脏转移的患者)经合理治疗可生存较长时间,并维持较好的生存质量,少数患者甚至可长期生存。然而,对多数患者来说,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延长高质量的生存期。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与行为状态、转移部位及数目、无复发生存期、乳酸脱氢酶水平及既往辅助治疗等许多预后因素相关。另外,原发 大小和分化程度、激素受体和S期细胞比率等生物学标志物也与晚期乳腺癌的生存期密切相关。临床医生在选择化疗或内分泌治疗之前,要充分考虑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从而作出合理的选择。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有内分泌治疗、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等,其中主要为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一般认为,如果患者年龄>35岁、辅助治疗后无复发生存期>2年、骨和软组织转移、ER或PR阳性,应首选内分泌治疗。而对于病变发展迅速,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应首选化疗。 内分泌治疗的效果与受体状态密切相关。ER与PR均阳性者有效率为60%~70%,ER或PR阳性为30%~40%,两者均阴性有效率小于10%。另外,内分泌治疗的 还受 转移部位和绝经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影响。其起效一般较慢,常常要服药2至3个月后才能见到 缩小。有45%~80%接受化疗的患者 缩小一半以上,其中病灶完全消失者占5%~10%, 可维持5~13个月,中位生存期15~33个月。由于化疗并不能治愈晚期 ,因此,在选择最佳化疗方案和最佳治疗时机时,应特别重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原则上选择 比较好且毒性最低的化疗方案。 乳腺癌治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确诊时疾病的分期情况。发现一个较早期的乳腺癌对患者的意义远大于目前任何的治疗方案。目前我们仍然无法明确通过改变人群生活方式或者化学预防药物究竟有多大预防效果。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合理的治疗仍是控制乳腺癌的基本策略。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乳腺癌的筛检工作,使当地乳腺癌死亡率明显下降。乳腺癌的防治工作逐渐成为我国的一项公共卫生政策。 重视乳腺健康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完全治愈乳腺癌,中药调理不可少。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