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肿瘤

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提高了不少

2022-04-19 11:59:16 来源: 天津肿瘤 咨询医生

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提高了不少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鼻咽癌在东南亚和我国南方的几个省发病率很高,广东、广西更是本病的高发区。发病者92%为30岁以上的人群。本病与很多癌症一样,早期难以发观,晚期难以治疗,病死率很高。对该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治疗,效果很好。 为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教授根据国外科学家提出的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病毒)与鼻咽癌存在血清学关系,进一步研究和证实了EB病毒是鼻咽癌病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曾毅教授不仅创建了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即可检查的简便、敏感的新方法——“免疫酶法”来诊断鼻咽癌,使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从20%~30%提高到80%~90%,并可在5~10年前预测鼻咽癌发生的可能性。曾毅教授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卫生部级奖励,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充分肯定。 对多年前的研究成果,曾毅教授却不愿多说。他说:“鼻咽癌和EB病毒的关系,以及EB病毒的筛查和治疗只是 病毒中一个很小的一部分,现在有很多 都被证实与病毒感染有关,应该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早期诊断,以预防和治疗 。” 多种 源自病毒感染 引起 的原因很多,但是在19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 只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和微生物无关。1956年,曾毅教授进入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病毒系,从事病毒研究工作。当时,不少动物的 被证实跟病毒有关,他就开始思索,人的 跟病毒有无关系呢? 1960年,曾毅教授开始研究 病毒(人腺病毒和鸡白血病毒等),1973年开始研究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证明了EB病毒的血清学诊断能有效地用于鼻咽癌的普查和诊断,还证实了EB病毒能够诱发鼻咽癌,是病因。曾毅教授指出:“虽然EB病毒是鼻咽癌的一种病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鼻咽癌的发生,遗传因素是基础,EB病毒起主要作用,环境中的促癌物、致癌物起协同作用。环境中有许多促癌物和致癌物,可能与病毒起相互作用,进一步诱发癌症。” 除了鼻咽癌与EB病毒有关外,已经证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关系、人 瘤状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曾教授及其带领的实验室更是对多种 和病毒(包括HPV与食管癌,HTLV与 T细胞白血病及HHV8与Kaposi肉瘤)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进展。 曾教授说:“我们建立了人肝细胞癌变的模型,单纯感染黄曲霉毒素,只有10%发生肝癌,但如果同时有乙型病毒感染,则会有20%的人患上肝癌,患病率增加1倍。”人 瘤病毒引起宫颈癌,这已经形成共识。但通过曾教授10多年的研究发现,人 瘤病毒除了引起宫颈癌,还与食管癌有关。通过将人 瘤病毒的癌基因感染胎儿食管的上皮细胞,发现上皮细胞永生化和癌变。 曾教授还说,部分胃癌有7%~10%也与EB病毒有关,有20%的贲门癌发病与人 瘤病毒有关。 (实习编辑:闫晨)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