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肿瘤

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

2022-04-19 12:44:57 来源: 天津肿瘤 咨询医生

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钙化,特别是微细钙化在乳腺癌的诊断中有较高的特异性,研究表明,31%的乳腺癌可以发生钙化,约4%~10%的钙化病例是乳腺癌阳性表现,但超声检查对微小钙化敏感性较低。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 之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也逐年上升。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其中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超声、X线及MRI。 一、乳腺癌常见影像学表现: 超声: ①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楚、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团块; ②低回声团块中有微小的强回声光点(为散在恶性钙化的表现); ③低回声区后的衰减与低回声团块纵横比≥1; ④动静脉存在血流信号,尤其是动脉有血流信号。 X线: ①直接征象:呈簇状排列的不规则的细沙型、颗粒型、混合型等钙化(≥5枚/cm2 );边缘模糊、呈毛刺状,边界不规则的高密度结节影;密度不均匀,结构紊乱,有灶状致密影; ②间接征象:部皮肤增厚或凹陷, 内陷或漏斗征等。 MRI: ①边界模糊、不规则、分叶、呈星芒状或有毛刺的肿块; ②动态显像表现为:病灶边缘环形强化,导管强化,乳腺实质不均匀的斑点状强化,增强后流入流出曲线呈快进快出型。 二、超声乳腺癌特点: 有研究发现,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89.5%,边缘不规则,特别是蟹足状或毛刺征象的低回声团块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征象,结 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帮助明确诊断,d<13mm的肿块中CDFI示有血流的存在即高度提示乳腺恶性病变。 钙化,特别是微细钙化在乳腺癌的诊断中有较高的特异性,研究表明,31%的乳腺癌可以发生钙化,约4%~10%的钙化病例是乳腺癌阳性表现,但超声检查对微小钙化敏感性较低。 三、X线乳腺癌特点: 钼靶X线对微钙化的敏感性远高于超声,多发泥沙或砂粒样钙化是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征象。乳腺癌的微钙化属于营养不良性钙化,由恶性 组织变性坏死和钙盐沉着所致,研究发现,簇样微小钙化达到5个/cm2即可提示乳腺癌。 除此之外,粗大的“爆米花”样钙化多出现在乳腺纤维腺瘤中,与年龄增长有关;短杆样钙化多见于良性导管扩张,钙化密度均匀。相比而言,大多数乳腺癌的钙化多较小,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沿乳腺导管走行方向呈细线状或分枝状,呈簇状、线性或节段性分布的钙化恶性可能较大。 由于大多数癌症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所以不规则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征象,毛刺征、尖角征等是确定乳腺癌的重要征象,边缘光滑、清楚的肿块通常是良性的,而边缘模糊、有分叶常为恶性征象。 四、MRI乳腺癌特点: MRI是诊断浸润性乳腺癌最敏感的工具,能够检查出37%用钼靶X线诊断为阴性的乳腺癌,其中边缘光滑被认为具有95%的阴性预测价值,边缘不光滑具有81%的 阳性预测价值,毛刺状边缘具有90%的阳性预测价值,而边缘环状强化是乳腺癌较特异的征象。 但其对导管内原位癌的敏感性不及钼靶X线和超声,导管内原位癌在在钼靶X线上常表现为微钙化,可能是因为其对成血管因子的依赖较小。 MRI检查乳腺的最佳时间是月经周期的第5天至第15天,因为黄体期增高的雌、孕激素会使乳腺间质及小叶水肿,影响结果的判断。 因此,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应合理应用超声、X线和MRI,其中超声联合X线可检出约97%的乳腺癌,而MRI可作为其的有益补充。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