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肿瘤

晚期乳腺癌化疗药国货埃博霉素优于国外

2022-04-19 17:45:21 来源: 天津肿瘤 咨询医生

晚期乳腺癌化疗药国货埃博霉素优于国外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单药UTD1临床研究也发现其在抗 活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2014年第50届ASCO年会上,埃博霉素类抗癌新药Utidelone(UTD1)治疗晚期乳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就已入选壁报。 上个世纪90年代,天然埃博霉素在微生物代谢产物中被发现,此后经过不断的研究,证实埃博霉素与紫杉醇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可以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解聚,基础实验也发现埃博霉素的抗 特性优于紫杉醇。2007年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埃博霉素衍生药物伊沙匹隆(Ixabepilone)治疗乳腺癌,虽然前期国际研究发现伊沙匹隆联合卡培他滨在晚期乳腺癌中 值得肯定,但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患者综合获益不佳。 Utidelone(UTD1)是我国自主研发,利用基因工程育种技术改造埃博霉素产生菌制备的新型埃博霉素类似物,临床前研究发现UTD1使多个不同异种移植瘤均有缩小。单药UTD1临床研究也发现其在抗 活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2014年第50届ASCO年会上,埃博霉素类抗癌新药Utidelone(UTD1)治疗晚期乳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就已入选壁报。这一Ⅱ期研究对比了单药UTD1和UTD1+卡培他滨在33例小样本蒽环、紫杉耐药乳腺癌患者中的 和安全性。UTD1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客观缓解率达到了42%,中位无进展生存有7.9个月,而且无论单药还是联合用药,患者都表现出较好的毒性耐受。 摘要编号:1004 6月4日,下午1:15-4:15 口头报告 主要研究内容 晚期乳腺癌患者主要入组标准: ◆年龄18-70岁 ◆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标准治疗失败或标准治疗后复发 ◆曾接受≤4种化疗方案,包括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 ◆至少有一处CT可测量病灶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评分(NCICTC4.03),神经病变<2级 ◆骨髓造血、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其他主要脏器功能正常 ◆ECOGPS0-2 ◆期望寿命>3个月 自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研究共纳入405名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按2:1随机分配进入「UTD1+卡培他滨治疗组」和「卡培他滨单药(CAP)治疗组」。 双药联合治疗方案:UTD130mg/m2/d静脉,d1-d5;CAP1000mg/m2,bid口服,d1-d14。 CAP单药方案:CAP1250mg/m2,bid口服,d1-d14。 维持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毒性。 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OS)以及安全性。 主要研究结果 在所有入组患者中,80%都曾接受过2种或2种以上的化疗方案。中位给药周期数在UTD1+CAP组和CAP单药组分别为6和5。 根据独立放射审评委员会(IRRC)的评估,UTD1+CAP治疗组中位PFS显著高于CAP单药组,分别为8.28个月vs4.73个月。IRRC-PFS生存曲线见下图。 根据研究者的评估,UTD1+CAP治疗组中位PFS仍然高于CAP单药组,分别为6.90个月vs4.76个月,研究者自评PFS生存曲线见下图。 在ORR方面,UTD1+CAP治疗组显著高于CAP单药组,分别为38.1%vs25.9%。 在临床获益率(CR+PR+SD≥6个月)方面,UTD1+CAP组显著高于CAP单药组,分别为44.6%vs32.8%。 早期总生存分析表明,UTD1+CAP组比CAP单药组OS有显著提高,分别为16.1个月vs11.6个月,OS生存曲线见下图。 不良反应方面,UTD1+CAP治疗组肝肾毒性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并未高于CAP单药组。 两组3-4级不良反应包括外周神经毒(14.2%vs0%)、手足综合征(10%vs6.7%)、恶心(1.5%vs1.5%)、高胆红素血症(0%vs1.5%)、腹泻(5%vs0%)、贫血(3.1%vs3%)、白细胞减少(4.2%vs5.2%)、中性粒细胞减少(6.5%vs5.2%)。 结论 对于蒽环、紫杉耐药的难治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目前没有确切有效的化疗手段可供选择。徐兵河教授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开展的这项新型化疗药物临床研究证实了Utidelone联合卡培他滨可以显著改善此类患者的PFS和ORR,而且毒性可控。虽然最终的OS数据预计到2017年才能揭晓,但早期分析已经看出UTD1联合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生存的明显改善。 此外,与现有的伊沙匹隆以及其他埃博霉素衍生物治疗安全性相比,国产Utidelone骨髓抑制发生率很低,肝肾毒性也优于其他类似药物,为晚期乳腺癌化疗提供了一种极有潜力的治疗选择。
TAG: